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②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③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本文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7): 795-805.
Can ZHOU, Gang ZENG, Zefeng MI, Guo XIAN.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patterns:Evidence from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7, 36(7): 795-805.
使用本文
0
/ /导出引用管理器
链接本文:
图/表 5
表1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表1
图1
“本地—跨界”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模式 (蓝色点代表跨界创新主体,线条粗细代表创新联系强弱)"
图1
图2
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创新网络(为简化网络线,将网络连接节点数的阈值设为3,并按中心度指标予以显示)"
图2
图3
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本地、跨界创新网络空间格局"
图3
图4
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模式"
图4
参考文献 49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推荐
头条专题
友情链接